近年来,邹平市好生街道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,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阵地优势,打通宣传群众、教育群众、关心群众、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文明平台全面覆盖实践“菜单”丰富多彩
在东代村舞蹈活动室,十几位村民正跟着欢快的音乐,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翩翩起舞。过去,村民们虽然有学舞蹈的心,却因没有专业老师辅导而只能“瞎蹦哒”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专管员刘亚欣得知这一情况后,通过“志愿山东”APP下单,好生初中学校石萌萌老师“接单”后,在约定时间到东代村,为热爱舞蹈的村民讲授专业的舞蹈知识,并一招一式教授专业舞蹈技巧。“平时我们就是乱跳,现在有专业的舞蹈老师教,我们跳得特别自信!”村民李阿姨说。
今年,好生街道引入“志愿山东”APP后,村级文明实践站也可通关服务平台发布服务项目,在就近范围内招募志愿者,结合征集的居民现实需求,帮助居民实现线上线下同步“点单”,实践“菜单”也越发丰富多彩。
实践阵地持续延伸文明成果惠及百姓
走进蒙四村,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和村民们穿梭往来,一片热闹场景,原来是在为村内一对新人的“红事”忙碌。
自今年年初以来,瞄准群众的急事、难事、烦心事,好生街道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农村党建、社会治理等工作充分结合,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等180余支志愿服务队力量,全面发动群众,提供精准服务,着力提升社区环境、化解居民矛盾,用实实在在的行动,赢得群众的好口碑。
志愿服务广泛开展村民素质稳步提升
“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,你们也要抓住机会,别老待在家里,守着那一亩三分地,走出去多看看,多想想怎么发展?!毙不疃希掖逯赂荒苁纸竦鲁渎で榈厮?。他是致富能手同时也是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。
让身边人讲身边事,围绕“小切口”阐述大道理,这是好生街道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理论宣讲平台作用,也是进基层宣讲的具体举措。通过群众谈感受、观优秀影片、看文艺演出等,变“理论灌输”为“故事感染”、变“硬性要求”为“适时启发”、变“刻板说教”为“共同勉励”,让群众在聆听宣讲的同时受感染、受教育、受启发,在接受志愿服务、参与文明实践中弘扬真善美、传递正能量。(滨州网)